牙龈肿痛,口舌生疮的中医治疗医案

1
发表时间:2023-06-05 16:13作者:中医网

李xx,女,44岁。〔主治〕口舌生疮已3月余,糜烂疼痛,舌根疼痛尤甚,扪之似有硬结,齿龈肿痛,难以纳食,口干喜思凉饮,二便尚调,唯尿色黄,月经正常,舌苔白黄厚腻、尖红,脉沉细滑(某医院口腔科已预约手术切除,患者畏惧故求用中药治疗,曾服导赤散等药无效,因而来诊)。


〔辨证〕心胃湿热,循经上蒸,因而引起口舌生疮。


〔治则〕以清化湿热为主。


〔方药〕赤小豆(打)30克 大连翘12克 川黄连1.5克 生薏米30克 苦竹叶9克


另苦参60克,分4次水煎漱口。


按:上方连服3剂,并口含激苦参药水,牙龈肿痛,舌疮糜烂均有好转,小便显多,黄色已减,舌苔白微黄厚腻,脉沉细滑缓。此湿热渐退,前方去苦竹叶加淡竹茹15克,仍以苦参60克,如上法服用。又3剂尽服,舌已不痛,硬结亦消,溃疡见退,尿黄减,苔显薄,脉沉细稍弦缓。湿热续减,上蒸之势消退,故证已愈七八,又以上方去生薏米,守方继服,前后服药9剂,病即痊愈,免去手术之苦。


口舌生疮,临床较为多见,此症以舌痛溃疡根部硬结为主,虽医用导赤散(《小儿药证直诀》方)清心泻热但未见效。来诊之时病甚痛苦,因见“舌苔白黄厚腻,尖红”,及尿黄喜思凉饮之证,断为湿热为患,舌龈肿痛是在心、胃二经,故以清化湿热之法,使熏蒸心、胃之湿热下行。方以入心之赤小豆清热解毒,行湿消肿;入脾、胃之生薏苡仁清热渗湿,辅赤小豆使心、胃之湿热得以清渗下行;连翘、黄连入心经,清热解毒,燥湿泻火;苦竹叶清心泻火利尿,引热通利下行,使邪有出路。外用苦寒入心之苦参煎汤漱口,以加强局部清热燥湿之能力,况苦参有“疗恶疮”之作用,《金匮要略》早有苦参汤洗法,本例即采用此方之意。试问病患“口干喜思凉饮”何以不用生石膏?因生石膏系清气分燥热,如白虎汤、清燥救肺汤等即是。此证乃由湿热上蒸,并非燥热伤津,故不用甘辛寒之石膏,而用苦寒燥湿等诸品也。


薏苡仁又名薏仁米,简称薏米,为禾本科,薏苡属,一年生草本,各地栽培,子仁供药用。以江苏之东台、安徽之桐城、浙江之温州等地产量为多。山东产者为上,广西产者次之。性味甘微寒,入脾、胃、肺三经,有健脾补肺、清热渗湿之功用。临床对水肿脚气、脾虚泄泻、湿痹拘挛、肠痈化胀、肺痈吐血、湿温久羁等症均用此品。如麻杏薏甘汤、薏苡附子败酱散、千金苇茎汤、三仁汤、千金薏苡仁汤等方即重用薏苡仁。


苦竹叶为禾本科,多年生长绿苞木。各地均有栽培。竹类甚多,淡竹肉薄,节间有粉,多汁而甘,叶甘淡寒,人心、小肠二经,有利小便,清心火,除烦热之功用;篁竹坚而节促,皮口如霜,叶辛淡甘寒,入心、肺二经,能清上焦烦热,消痰止咳,即一般所称之竹叶;苦竹本粗叶大,笋味苦,叶苦平,入心经,有凉心利尿之功。入药惟此三种,功用略同,只苦竹叶清泻之力较强也。


苦参异名野槐、地槐、山槐、苦骨。为豆科,槐属,落叶亚灌木,生于山野,根供药用。性味苦寒,入心、脾、肾三经,有清热澡湿、利尿杀虫之功用。《神农本草经》有“除痈肿”的记载。《别录》:疗恶疮下部䘌。临床凡由湿热引起疮疡痈肿者有效。可以内服外用,但脾胃虚弱肾虚火衰精冷者忌服。


——本文摘自《临证治验录》


分享到:
添加老师微信
关于我们

联系我们
免责声明
网站地图


学习路线图

Web前端学习路线
Java前端学习路线
Python前端学习路线Web前端学习路线
Web前端学习路线
Web前端学习路线
热门课程

Java | HTML5
Python | 大数据
全媒体 | UI/UE
云计算 | 软件测试
网络安全 | 物联网
Unity | 影视剪辑
白天上班,晚上学习,7天掌握一个新技能
15198921435
24小时在线咨询
热点话题

零基础学IT IT学习笔记 IT技术干货 IT培训机构 IT应聘面试 IT职场就业